昵称:
密码:
会员注册
忘记密码
[百家争鸣] 杂家思想
更新于:2009/9/2 浏览:5328次
[打印]
[关闭]
杂家思想在诸子百家中是很鲜明的一个学派,因为兼采各家之学而被称为“杂家”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上说:“杂家者流,盖出于议官。兼儒、墨,合名、法,知国体之有此,见王治之无不贯,此其所长也。及荡者为之,则漫羡而无所归心。”在其中其说的“兼儒墨,合名法”正是杂家思想的生动写照。
杂家虽然只是集合众家之说,兼收并蓄;然而它通过采集各家言论,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,所以也被称为一家。据《汉书·艺文志》记载杂家著作原有:《盘盂》二十六篇,《大禹》三十七篇,《五子胥》八篇,《子晚子》三十五篇,《由余》三篇,《尉缭》二十九篇,《尸子》二十篇,《吕氏春秋》二十六篇,《淮南内》二十一篇,《淮南外》三十三篇等等。但绝大部分已散失,现在仅存《吕氏春秋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尸子》(原书已失,今存仅为后人辑本)三书,其中以《吕氏春秋》为杂家的代表著作。
《吕氏春秋》又称《吕览》,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所编写的杂家著作。全书共二十六卷,内有十二纪、八览、六论,共一百六十篇,内容方面以儒道思想为主,兼及名、法、农、墨等诸家言论。可以说《吕氏春秋》汇集了先秦各派学说,为当时秦国统一天下、治理国家提供了思想理论。
《淮南子》又称《淮南鸿烈》,是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、李尚等编著的杂家著作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记载其分内二十一篇,外三十三篇,内篇论道,外篇杂说。但今只流传内二十一篇。《淮南子》主要以道家思想为主,糅和儒、法、阴阳等多家思想,并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提出了“道”、“气”等学说和观点,同时还包含和保留了许多自然科学史的材料。
上一条:
[百家争鸣] 墨子
关于我们
|
联系我们
|
求贤令
|
法律声明
|
网站地图
|
相关链接
大秦帝国官网,西安曲江大秦帝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,《大秦帝国》电视剧,作者孙皓晖,大秦帝国官方网站,秦文化产业,大秦帝国第一部《裂变》,大秦帝国第二部《纵横》,西安临潼大秦帝国影视基地,大秦帝国连环画,曲江旅游|西安至尚视觉科技有限公司(至尚互动)|
Zenith 至尚视觉
策划/设计制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