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秦帝国-官方网
昵称: 密码: 会员注册 忘记密码
首页 新闻 影视 图书 旅游 互动 下载 大秦文化 产业开发 投资项目
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改革调查
更新于:2011/11/21  浏览:2066次  [打印]  [关闭]

 

     一声粗犷高亢的秦地之音,让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《秦腔》不再停留于笔墨之间。当西安秦腔剧院日前将这部文学力作搬上舞台时,秦腔这一古老剧种再次焕发了新的生命力。秦腔的高亢之声,都源于剧院经过改制后焕发的勃勃生机。

    秦腔被称为中国戏剧的"活化石",在中国西北地区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。但西安的秦腔演出院团,近年来却受到市场萎缩、演出减少的影响,生存发展举步维艰。

    早在2007年,按照"保护传承与面向市场并重"的思路,西安秦腔剧院整体移交给了西安曲江新区管理运营。据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元介绍,整个剧院移交后,曲江新区开始着手对秦腔剧院进行市场化改革,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市场经营并举的发展路径,大力推行以聘用制为主的干部竞争上岗制度,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和岗位工资制度,全面推行企业化改革。

    2009年,由易俗社与三意社、秦腔一团、五一剧团合并的西安秦腔剧院经过体制改革,成立了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,这家公司通过体制、机制改革创新,建立了良性的机制循环,从而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双丰收。

     据西安秦腔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雍涛介绍,剧院坚持面向市场、面向群众,不断探索秦腔艺术表现的新形式,将秦腔演出与大众消费、旅游开发相结合,创新舞台表现形式,先后推出《梦回长安》《秦腔》《大明宫》等一批精品大戏。今年上半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0多万元,首次实现了盈利。

     杨升娟是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剧场的一名"80后"青年演员,她切身感受到了改革给自己带来的变化。杨升娟说:"2009年以前我是事业单位职工,职称是四级演员,每个月基本工资不高,只有600多块钱。改制之后我们的身份变成了员工,排练和演出都有严格的考核,工作量比以前大了,上台的机会更多了,每个月的收入可以达到5000元左右。"

    雍涛说,从干好干坏一个样,干和不干一个样,到严格考核、企业化管理,员工面貌发生了变化,企业运营状况良好。改制之前,每年的演出场次只有150场,改制之后第一年演出场次基本接近1000场。

     这种变化使西安秦腔剧院近几年佳作频出,他们创排了秦腔现代戏《柳河湾的新娘》《秦腔》、秦腔音乐剧《杨贵妃》、秦腔历史剧《七步诗》、新编秦腔历史剧《大明宫》等重大剧目,其中《柳河湾的新娘》入选"五个一工程"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。面向旅游市场创排的大型秦腔交响诗画《梦回长安》,自2008年上演以来已连续演出近千场,观众达100多万人次,收入约3000万元。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也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。

    同时,改制也让西安秦腔剧院盘活了现有资源,丰富了文化演出市场。剧院下设的易俗社剧场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,这里不仅是我国西北地区戏曲演出的重镇,而且见证了多个历史时刻。梅兰芳先生曾登台表演,鲁迅先生曾观看过多场演出,并题写"古调独弹"四字。易俗社与莫斯科大剧院和英国皇家剧院并称"世界三大古老剧社"之一,这座剧场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座仍在使用的百年剧场。但运营不善、资金短缺使这里一度破败不堪。

    2010年,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对易俗社剧场进行修缮,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,剧场以传统复古的风格再次回归秦腔演出市场,同时剧院组织优秀演员和剧目,开始进行秦腔精品演出的尝试。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易俗社分公司总经理惠敏莉说:"以前成天没戏演,现在成天忙演戏。有了演出,收入就提高了,大家更有积极性创作出观众爱看的好戏,演出就会越来越多,形成一种良性循环,彻底把我们秦腔演员'遇冷'的帽子脱掉了。"

  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西安秦腔剧院在主动面向市场,不断开发商业演出的同时,还坚持文化惠民、送戏于民。2011年春节期间,组织200余名演职人员奔赴甘肃秦安、陕西泾阳、蓝田、长安等地送戏下乡,共演出80余场,较去年同期相比,演出场次增加了20%。改制以来,公司坚持送戏下乡公益性演出140余场,惠及观众270余万人。

 
 
上一条: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《经济半小时》聚焦大明宫
下一条:曲江职工篮球赛落幕
 
 
关于我们 | 联系我们 | 求贤令 | 法律声明 | 网站地图 | 相关链接
陕ICP备18004026号 至尚互动
大秦帝国官网,西安曲江大秦帝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,《大秦帝国》电视剧,作者孙皓晖,大秦帝国官方网站,秦文化产业,大秦帝国第一部《裂变》,大秦帝国第二部《纵横》,西安临潼大秦帝国影视基地,大秦帝国连环画,曲江旅游|西安至尚视觉科技有限公司(至尚互动)|Zenith 至尚视觉 策划/设计制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