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图)热闹的舞龙民俗活动
为期一周的第一届西安楼观·中国老子文化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,这不仅仅是一场“弘扬世界精神遗产 传承中华人文经典”追念先哲的人文活动,也是一场市民体验欢乐的文化盛宴。楼观当地有着绵延千年,享誉关中的民间祭祀老子的楼观古庙会,古庙会自3月2日开幕,近两日由于恰逢周末,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汇聚于此,精彩的民俗表演更是为本届老子文化节增“光”添“彩”。而西安楼观道文化景区的开放和文化节的举办,带来的人潮,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。不少群众告诉记者,景区开了,逛庙会人也多了,来看的、玩的,有些更是一家子,吃的、喝的,每天的收入比过去多了不少。还有人说,今年外出打工的都少了,不少人在家摩拳擦掌,准备开农家乐呢。
今年的庙会够排场!
“今年的庙会够排场”,一个当地的老汉告诉记者:“以前是到曲江逛公园,现在曲江把公园修到了家门口,这么好的广场,庙会办的排场多了,好看的、好玩的、好吃的,每天都不一样,自家在户县、武功的亲戚都来赶庙会。”而当天最精彩的民俗表演非“牛斗虎”莫属。
老虎吹胡子瞪眼,边咆哮边盯着“牧牛”,而“牧牛”也不甘示弱,用它犀利的牛角顶向老虎……“牛斗虎”讲述的是老虎伤人,牧牛救主的故事。它将武术、舞蹈、鼓乐、社火等融为一体,已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这出扣人心弦的“牛斗虎”出自楼观镇八一村一个赵氏家族,据虎头表演者赵文利介绍,这出戏是村上的老祖宗传下来的,以前有节庆或者农闲的时候大家就会聚在一起耍这个,图个开心热闹。这几年,村上的人都忙着出去挣钱,玩“牛斗虎”的人渐渐少了,只有他们一家还在坚持传承这个古老的民俗表演。赵文利演“牛斗虎”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,小时候他演牧童,长大了之后多出演“虎头”,而这次出演牧童的可爱小男孩正是他12岁的儿子,可谓后继有人。
名家新秀唱秦腔:让逛庙会的人大呼过瘾
古老的“牛斗虎”非遗表演,给老子文化节增添了精彩看点,而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的落成,也给周至民俗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改变,从前不为人知的“牛斗虎”、军寨道情、木偶戏、狮子舞等都借老子文化节这个契机走上了民俗舞台,为人们奉上精彩的民俗大餐,让逛庙会的人大呼过瘾。前两天,又正逢周末,不少西安市民也驾车出行来到楼观,西汉高速涝峪出口罕见的排起了长长的车队。
而主办方还特意邀请了易俗社的名角新秀,在正山门东侧搭建的舞台酣畅淋漓地“吼秦腔”。此外楼观大舞台晚场也会由周至县剧团奉上精彩的秦腔名段表演,活动期间,《三娘教子》、《赶驾》、《藏舟》、《断桥》、《辕门斩子》、《赶坡》等一幕幕秦腔经典唱曲将让老陕们好好过把戏瘾。
庙会当然也少不了美食,香甜可口的竹筒粽子、农家特有的凉粉、香辣诱人的户县辣子疙瘩、筋道美味的秦镇米皮,让人垂涎欲滴。在活动期间,除了日用百货外,卖药材山货的、卖奇石古玩的、卖古书根雕的无奇不有,奇花异草、牲畜农具的摊点随处可见。一句话,要想体验正宗的庙会,请来楼观古庙会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