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与会专家学者提名留念预祝《百年易俗》拍摄成功
2012年8月13日,被称为中国戏曲“第一老字号”的易俗社迎来百年华诞。作为一份隆重的“生日贺礼”,由西安秦腔剧院和西安曲江影视推出的人文纪录片《百年易俗》将在本月下旬同时登陆央视纪录片频道(CCTV9)和科教频道(CCTV10),向世人揭开这座百年老社背后的沧海风云,变迁和辉煌。
作为全面展示易俗社的首部专门影像作品,《百年易俗》从酝酿到拍摄超过2年,背后不仅汇聚剧组主创的群策群力,更延续了该片出品方,西安曲江影视投资(集团)有限公司一贯坚持的企业责任和梦想——重塑影视陕军昔日辉煌,为城市和观众奉献能够托载历史、符合当代精神需求的文化影像。
一部精雕细琢而出的精品
纪录片《百年易俗》片长90分钟,分上、下两集。但了解易俗社发展的人都知道,要想在短短90分钟里,讲好位列“世界三大古老剧社”之一的易俗社的“故事”,而且一口气就讲100年,绝非易事。
为拍摄好纪录片,在开机前,曲江影视专门邀请了来自陕西戏曲界、文化界、影视界的30多位专家学者,以及来自加拿大等国的文化学者,召开主题为“百年易俗 声震五洲”的《百年易俗》剧本创想会。收集各方意见、素材,并从国际化视角对该片剧本进行深度审读。
被邀请为《百年易俗》掌镜的,则是在国内纪录片领域造诣上佳的曲江影视签约导演金铁木。执行导演邓斐告诉记者,为了精益求精,完整取材,这次拍摄,剧组走访了城隍庙、杜陵塬、高家大院等多处历史名迹,接触了地道的老陕和秦腔人,“《百年易俗》绝非就事论事的一部纪录片,而是一部精雕细琢而出的精品。这部纪录片将以易俗社为核心,尽可能还原秦腔发展的历程、重现不同时代的记忆,通过易俗社的百年风云,演绎秦腔人的铿锵风骨,展现三秦厚重的文化底蕴,探求和揭开一个关于文化传承创新的新思路。”
克服种种困难完成的挑战
要在浩若烟海的历史资料中,把握筛选,将精华全部融入90分钟的影像,是一项艰巨的任务。在酷暑的天气里,寻访众多“历史老人”,在乡野露天及闷热的剧院里,在强光烘烤下完成大量拍摄,同样对剧组所有主创都是巨大挑战。尽管如此,“时间紧,任务重”并没有让摄制组有任何抱怨,相反,大家抱着“一定要用高品质的精良制作,让百年易俗社的精神和风貌声震五洲”的想法,放弃休息和周末,加班加点,终于赶在易俗社百年华诞之前,交出了优异答卷。
大暑时节,曲江文化产业集团总经理王建军、曲江影视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贯钊一等人特意前往杜陵塬(汉宣帝陵)的片场探班剧组。在片场,王建军这样解读《百年易俗》的拍摄构想,“用90分钟浓缩了易俗社100年的历史,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。一个戏曲剧团的生命能够旺盛一百年,体现着一个城市对文化的敬畏。易俗社百年华诞是陕西文化界的一件盛事,我们承载了把秦腔文化传递给世界的使命!” 贯钊一则表示,拍摄《百年易俗》的初衷,除希望与众多秦腔爱好者和西安市民分享城市回忆外,还想记录一种坚守精神,“我们希望用影像,向全世界传递易俗社的精神,传递西安的文化精神。让观众朋友们通过秦腔品味西安,了解中国。”
始终坚守的影视企业使命
《百年易俗》只是曲江影视近年企业行为的一个缩影,当纪录片《法门寺》、《大明宫》、《问道楼观》……开始纷纷成为被市民挂在嘴边,自豪介绍西安的“活名片”;当影视作品《纺织姑娘》、《大明宫》、《窃听风云》、《老港正传》、《天地民心》、《小麦进城》……屡次斩获海内外影视剧大奖,成为新的,向世人展示陕西形象的窗口,无法忽视,它们背后,正是这支以不断探索,担负企业责任为使命,备受瞩目的影视产业军团——西安曲江影视投资(集团)有限公司付出的努力。
成立至今,曲江影视已累计出品电影26部,电视剧1100余集,实现影视剧投资超过3亿元。一个以电影、电视剧的投资、制作、发行和电影院线投资经营为主业,以投资艺员经纪、影视制作基地、新媒体业务等为努力方向,拥有市场化、科学化运营管理机制的“影视巨舰”正越来越清晰地驶入世人视线。
企业充满活力,曲江影视人也从未忘记自己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企业使命,始终坚持文化产业发展“重点在影视”的战略指导,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影视文化需求为己任。近年来,成功举办以“澳大利亚电影周”、“意大利经典电影赏析活动”、“韩国电影周”、“红色经典电影展”、“经典电影周周看”、“大学生电影院线”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性影视文化交流和文化公益活动;积极参与国际合作,与好莱坞一线影视企业及影视名人合作。
因时代而生,为市民认可,被市场验定——曾几何时,“影视陕军”的称号让三秦人充满自豪,而今,曲江影视正再度扛起这面大旗,让“影视陕军”这支雄军走向更远,走的更豪迈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