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秦帝国-官方网
昵称: 密码: 会员注册 忘记密码
首页 新闻 影视 图书 旅游 互动 下载 大秦文化 产业开发 投资项目
易俗社成立一百周年专家座谈会8月13日举行
更新于:2012/8/14  浏览:1704次  [打印]  [关闭]

 

  2012年8月13日下午,易俗社成立一百周年专家座谈会在易俗小剧场举行。中国戏剧研究会副会长王韵明、周育德、姜志涛,著名文学评论家何西来、毛时安,上海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陈达明,《中华戏剧》主编庚续华等外地学者以及苏育生、商子秦等我省学者参加了座谈会。

  易俗社从成立起就有一种大胸怀

  与会专家高度评价易俗社的百年发展史。陈达明评价易俗社在中国独一无二,是中国戏剧界的骄傲,“秦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易俗社可以说是秦腔这种‘非遗’和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”。周育德说:“提起易俗社,会有一种敬意油然而生。易俗社从成立开始,就有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担当,‘移风易俗,启迪民智’是一种大胸怀。与易俗社同时代成立的剧社大都已经消失,而易俗社发展百年,流传至今。在易俗社的历史上,有着强大的创作阵容,从编剧到演员,都有业内的顶尖人物,这不得不让人惊讶。”

  易俗社是西安文化体制改革的标志

 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,由于文化市场的多元化,秦腔的发展受到各类现代文化样式的冲击,甚至有悲观的人已对秦腔的未来不抱希望。昨天的座谈会上,专家们指出,从易俗社生机勃勃的发展来看,“秦腔不死,秦音不绝”。

 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,2005年,西安市委、市政府根据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,对易俗社和其他三家秦腔艺术表演团体进行了资产重组,组建了西安秦腔剧院。当年5月14日,西安秦腔剧院挂牌成立。古老的剧社破茧成蝶,焕发新生,先后推出秦腔《柳河湾的新娘》《杨贵妃》《秦腔》等,并重排了《三滴血》等经典剧目,得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,在国内多个奖项中屡获殊荣,使得易俗社成为西安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标志。

  与会专家表示:“这是西安市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成功,也为秦腔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。”

 
 
上一条:第六届中国西部文博会9月7日开幕
下一条:“秦腔不死 秦音不绝”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热议百年易俗社
 
 
关于我们 | 联系我们 | 求贤令 | 法律声明 | 网站地图 | 相关链接
陕ICP备18004026号 至尚互动
大秦帝国官网,西安曲江大秦帝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,《大秦帝国》电视剧,作者孙皓晖,大秦帝国官方网站,秦文化产业,大秦帝国第一部《裂变》,大秦帝国第二部《纵横》,西安临潼大秦帝国影视基地,大秦帝国连环画,曲江旅游|西安至尚视觉科技有限公司(至尚互动)|Zenith 至尚视觉 策划/设计制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