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秦帝国-官方网
昵称: 密码: 会员注册 忘记密码
首页 新闻 影视 图书 旅游 互动 下载 大秦文化 产业开发 投资项目
为电视剧第一部写的《主要人物精神解读》(一)
来源/作者:孙皓晖  更新于:2008/10/31  浏览:2508次  [打印]  [关闭]

 

2006年秋,《大秦帝国》第一部电视剧即将开机。

  剧本定稿之后,应黄健中延艺导演与主要演员之请,我对剧中几个主要人物分别写了一篇精神定位性的解读,其中对演员的角色把握也提出了一些希望与建议。电脑几次重装,本来以为文稿已经不在。近日重整历史文件,居然找到了这篇东西。

  发将上来,供朋友们评点。篇幅长,分作三次发。

  以下为当年原文,未作任何修改——  

            《大秦帝国》第一部主要人物
               精神解读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

               秦孝公嬴渠梁 

  不世雄主:沉雄勇略 亲厚结人 权谋无痕

  秦孝公嬴渠梁,是力挽狂澜的天才领袖,是变法图强的第一推动力,是整个秦帝国的基石君主。本剧对秦孝公的塑造,以西汉贾谊《过秦论》之评价为根基:“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……有席卷天下,包举宇内,囊括四海之意,并吞八荒之心。”
  秦孝公精神性格的第一特质是沉雄勇略。

  沉雄,胸怀大志而坚忍不拔也。孝公之志(雄),第一段在求变图存,第二段在变法强秦,第三段在雄霸天下。也就是说,其志向是逐步明确的。不能一开始便过度张扬其势,堕入“神”的泥沼。惟其雄志在心,孝公之忍耐力(沉)极其罕见。就其长期性与目标性而言,远超此前之越王勾践。
  孝公忍耐力之表现,以其戏剧结构分为两个时期两种表现:第一时期,压制复仇欲望,疏导复仇浪潮;此时之忍耐多见于公开冲突,形式表现相对外在,相对容易表演。第二时期,疏导朝野变法阻力,斡旋变法带来的必然动荡,同时引领秦国闪避列强灭秦之灾难;此时之忍耐力,主要表现为内心的种种巨大冲突煎熬。能否饱满表现其精神世界之丰富冲突,是对演员的巨大挑战。

  勇略,大勇而有主见也。孝公为战时领袖,少入军旅久经沙场,勇略是其威望的第一根基,不正面表现不足以显示其战时领袖的特质。孝公之勇略,剧中有三层表现:其一战场勇略(敢死敢言),其二救国勇略(明耻敢变),其三人生勇略(生命最后关头的冷静清醒)。三勇之戏剧表现层层递进,直达人的生命状态的最高峰(与商鞅同)。演员当把握由质朴外在的表现,到精神内在的表现之层次感。

  秦孝公精神性格的第二特质是亲厚结人。

  秦孝公有巨大的人格魅力,一则在于超凡的政治品性,二则在于对人际关系的洞察力与亲和力。这方面剧中多有情节,最须注意的是“戒伪”二字。也就是说,不能将秦孝公的亲厚结人表演为临机做秀,而是要充分体现其发自内心的真诚。亲而不伪,和而不同,厚而不木,重而不拙,此间分际也。
  秦孝公精神性格的第三特质是权谋无痕。

  孝公权谋,是以正大功业为基础的正当权谋,所以不着机谋痕迹。剧中表现为两个层面:其一,前期对甘龙等老世族的引而不发;其二,后期对反对派首领的断然处置;其三,病逝前对各种善后事宜的缜密安排。至大无痕,不得不为,是秦孝公权谋的根基状态。

  孝公是沧海洪流中的搏击风浪的本色英雄。

  孝公是燃烧生命以挽救劫难的殉国烈士。

                  商 鞅 

  强势政治家:信仰至上 明锐犀利 尽公极身

  商鞅,是中国古典法制社会的创始人,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性改革家。本剧对商鞅的塑造,以两种主流历史评价为根基:其一,近代史论家陈启天之《商鞅评传》论:“商君者,法学之巨子,政治家之雄也。”其二,西汉刘歆《新序》论:“……夫商君极身无二虑,尽公不顾私。”

  商鞅精神的最基本特质,是信仰至上的人格力量。

  商鞅的信仰是尊奉法治,追求目标是“为万民立法,为国家立制。”这一信仰及其追求目标,是其人生的全部价值追求所在,更是其无私与极身的精神根基。商鞅信仰的展开形式,是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的法治学说。其选择立足之邦,其论说治国理念,其实现变法目标以及处理情感私生活,无不表现为以一贯之的坚定纯粹。商鞅一切行为的根基,皆在于坚不可摧的人生信仰。商鞅对法治社会的追求,有着一种近乎宗教信徒的笃信与虔诚,甚至远远超过了对自身生命的热爱。这种坚定,在历史上除了宗教开创者,几乎无人与之比肩。

  如何将这种千古仅有,而又不能靠论述来形象表现的伟大的纯粹的人格力量,以戏剧行为表现出来,是对演员的高难度挑战与考验。最大难度有二:其一,如何体现坚定的信仰追求所生出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感召力;其二,如何在人物言行中渗透出一种精神的高贵,以及这种高贵精神的征服力量。其间火候是,既要冷峻肃杀,又要以精神世界的熊熊火焰为底蕴。

  商鞅精神性格的第二层面是明锐犀利。

  商鞅之明在于二:其一,清醒地知道信仰道路的艰难;其二,清醒地知道与自己选定的雄主如何共事。惟其有明,商鞅的犀利是冷而不硬,锐而不狞,是以信仰追求为依托的坚定明晰,而不是简单的声色俱厉。商鞅之锐(犀利)也在二:其一是思想彻底言辞犀利,其二是执法无情立断立行(大仁不仁)。此间之要,切忌犀利带出刻薄,切忌高贵带出浮华。

  商鞅精神性格的第三层面是尽公极身。
  尽公者,私不扰公也。极身者,敢于以生命维护信仰也。商鞅的尽公极身,既有秉性执著的根基,更有信仰至上的根基。惟其如此,商鞅的无情行法与舍身护法,都须表现出清醒的思索,而不是简单的走投无路的冤狱。

  另外,必须把握商鞅孝公之性格区别。商鞅孝公两强相遇,肝胆相照共始终,历史奇迹也。故必须清醒把握其同于不同,方能体现人物个性。两人之同,在于都是千古罕见的正才,精神通同。两人不同,在性格气度:孝公沉雄,商鞅肃杀;孝公厚重,商鞅犀利;孝公亲和,商鞅冷峻;孝公质朴,商鞅高华;孝公通权达变,商鞅坚持原则。此间关节,是区别两人之根基。

  商鞅是历史天空的一道闪电。

  商鞅是疾风暴雨中一道接天贯地的长虹。

  商鞅的悲剧命运,是现实恶欲对高远信仰的毁灭。

               嬴虔(公子虔)
 
  一代雄杰:大公有私 威猛内明 龟忍再生  

   嬴虔作为历史人物,是秦国变法史上的一个异数。

  史料关于嬴虔的记载很少,本剧依其参与历史事件之因果,推演塑造出其令人一咏三叹的命运历程。作为戏剧中的历史人物,嬴虔是绝无仅有的“这一个”,其独特的生命历程与精神性格堪称艺术奇葩。
  嬴虔命运大转折分为四大阶段,其性格特征亦表现为层层深化变异的四个阶段:

  第一段为统军大将时期,威猛雄烈而偶见复仇偏激(不是偏狭)。

  第二阶段为政治柱石(太子傅)时期,内明大义而偶见威猛沉郁。

  第三阶段为刑治后时期,精神变异,二十年龟忍再生,是嬴虔命运转折的枢纽期。这一变异时期的性格逻辑是:私恨屈辱相聚结,既不愿因一己复仇而颠覆秦国变法,又不能化解对商鞅的沉沉私仇,遂闭门自囚避开国政,终致酿出奇特的变异再生。

  第四阶段为孝公身死后再度复出时期,冷酷沉静而洞察大局,既坚持复仇,又坚持护法,成为一个精神世界截然两分的政治家,对秦惠王前期构成巨大影响。

  塑造嬴虔形象之难,在于体现其精神性格的变异历程。

  具体说,前两阶段的表演,在于如何渗出其偏执恩仇一面;后两阶段的表演,则在于如何渗出其威猛雄烈底色。所谓渗出,便是既不能被该阶段性格风貌之主流淹没,又不能过分彰显其潜在一面而冲淡本阶段主流风貌。也就是说,前两阶段起的嬴虔,威猛雄烈是其主流风貌,但又必须在戏剧冲突中表现其执著于恩仇必报的潜在性格;后两阶段的嬴虔,沉郁强毅是其主流风貌,但又必须体现出嬴虔式的威猛雄烈底色。总归说,起落转换,而又必须互见原色。

  此间火候,对演员功力是极大的考验。

  嬴虔这个人物的意义,在于深层开掘商鞅变法的历史内涵。具体说,嬴虔这个人物揭示的历史内涵是:当变法因其领导者的执法性格而导致国家权力格局的改变,将原本坚定支持变法的柱石人物推向敌对方面时,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后果。

  嬴虔是冰炭同器而又不相融合的两极人格。

  嬴虔是一幅黑白分明而又阴阳转换的太极图。

                 甘 龙 

  枭雄孤狼:阴沉顽韧 洞察深谋

  甘龙是《商君书》、《史记》、《战国策》均有记载的变法反对派,是秦国的世族名臣。

  本剧对甘龙的塑造,以对变法历史的逻辑推演为根基,其职位先上大夫而后太师,是实际上的世族领袖与复辟势力的轴心人物,是整个变法新锐势力的最大政敌。

  把握甘龙的第一要义,在于区别甘龙与世族集团的不同政治特质。把握了这一特质,就把握了甘龙的政治个性。而甘龙的政治个性,恰恰是甘龙这个政治人物成为艺术形象“这一个”的根基。

  甘龙的政治根基与政治主张,与整个世族集团有重大差别。

  政治根基。甘龙曾在秦献公时期主持推行新政并长期领国,有功业根基,是秦国功臣,所以对秦国贫弱有清醒的认识。而世族集团,则以承袭祖荫为根基,以维护祖制传统为根基,对秦国贫弱有实质上的疏离感。这种根基差别,形成了甘龙在政治主张、政治策略两方面与世族集团的重大差别。

  政治主张。甘龙前期主张有限变法,后期主张有度复辟。具体说,甘龙的政治主张分为三个层面:第一层面是认识基础,承认秦国不推行新政不走向强大,便会走向灭亡的残酷现实;第二层面是治国主张,以恢复穆公霸业为目标,与秦孝公求贤令的初期目标相同,而不是推倒重来的彻底变法;第三层面,支持变法的底线,是不触动穆公祖制。

  政治根基与政治主张,决定政治个性的本质。

  甘龙的政治本质,是怀旧保守派,与一味倒退的复辟派有别。

  基于此等根基、主张与本质,甘龙的政治策略分为四个时期:

  第一时期(商鞅入秦之前),甘龙支持秦孝公谋求强国的种种举措,此为支持新政期;

  第二时期(商鞅变法之初),甘龙以多种方式试探观察商鞅变法,并对世族集团宣布了自己的底线,此为试探观察期;

  第三时期(商鞅全面变法与甘龙虚位),甘龙蛰伏不动静观待变,偶有阴谋秘密实施并与氏族集团保持特殊的联络方式,此为蛰伏阴谋期;

  第四时期(孝公死后),甘龙果断跳出,主导恢复穆公祖制。

  甘龙的个性把握,关键在两方面:

  其一,是从甘龙与变法派以及世族集团的关系中,把握其矛盾性:既支持强秦,又反对变法;既反对世族无限度倒退复辟,又要将世族集团变为恢复穆公祖制的政治力量。从政治本质而言,甘龙是独立的政治派别,无论是变法势力还是世族势力,都是甘龙力图利用的棋子。

  其二,是从甘龙的政治才能与精神性格,表现甘龙的顽韧机变。甘龙的政治才能,集中体现为政治洞察力与策略应变力。切忌将甘龙简单化为不学无术的阴谋家。甘龙的秉性精神,言行表现为阴沉,精神表现为顽韧。所谓顽韧,便是巨大的精神忍耐力。甘龙之忍耐与嬴虔之忍耐不同,甘龙是清醒冷静的自觉忍耐,嬴虔是心怀冲突的痛苦忍耐。

  甘龙是一片与耕地相连的复杂多变的泥沼。

  甘龙是古典政治中罕见的清醒的保守派领袖。

                公孙贾 

  能事大吏:精明干练 谨慎偏狭 恩仇心过甚

  公孙贾是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记载的太子师。

  公孙贾是秦献公后期与秦孝公前期的骨干大臣之一。有干才,身居中枢(国君秘书长),是典型的战国文臣,一生命运演变具有极大的起落反差。
 

  理清公孙贾的命运历程与精神演变,是把握公孙贾的关键。

  公孙贾的命运历程与精神演变,分为三个时期:

  第一时期(变法前),清醒谨慎,不朋不党,公事干练。

  第二时期(变法展开)略有不满而左右逢源,以谨慎自保为重。

  第三时期(刑治后)复仇之心爆发,精神变形为狞厉之徒。

  第四时期(孝公后),奇谋异心,疯狂复仇近乎妖邪。
 

  公孙贾这个人物的意义,在于深层开掘变法风暴的历史内涵:由于社会变革的利害重新组合,由于变法领导者严厉的执法性格,将原本是中间派的政治势力推向反对派所带来的严重后果。

  此等人物,也包括被杀的赵亢与后来投向复辟集团的赵良。

  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是战时变法难以避免,也是商鞅执法的“缺陷”所在。


  公孙贾与嬴虔不同。

  嬴虔精神根基深厚,变异有度,诛杀私仇与国家大局的区分极为清楚,虽变异而不失为雄杰。
 

  公孙贾根基浅薄,精神世界被仇恨火焰彻底焚毁,变异为不择手段的复仇者,为此不惜沦为世族复辟的鹰犬。

 
 
上一条:为电视剧第一部写的《主要人物精神解读》(二)
下一条:热风会博鳌,老友赋新诗
 
 
关于我们 | 联系我们 | 求贤令 | 法律声明 | 网站地图 | 相关链接
陕ICP备18004026号 至尚互动
大秦帝国官网,西安曲江大秦帝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,《大秦帝国》电视剧,作者孙皓晖,大秦帝国官方网站,秦文化产业,大秦帝国第一部《裂变》,大秦帝国第二部《纵横》,西安临潼大秦帝国影视基地,大秦帝国连环画,曲江旅游|西安至尚视觉科技有限公司(至尚互动)|Zenith 至尚视觉 策划/设计制作